市場規模持續擴容 細分領域多點開花
中國飯店協會數據顯示,國內團餐市場已從 2017 年的 1.19 萬億元增至 2022 年的 1.84 萬億元,即便受疫情影響仍展現出強韌性。2025 年這一增長態勢持續凸顯,其中中小學學生餐市場規模預計突破 8000 億元,2026 年將邁向萬億級;醫院與養老餐等銀發經濟相關賽道占比逐年提升,成為新的增長極。
從全球視角看,QYResearch 調研顯示,2024 年全球合同餐飲市場規模達 2284.4 億美元,預計 2031 年將增至 3453.5 億美元,中國作為亞太市場核心力量,貢獻了超過 27% 的區域份額,且增速遠超全球平均水平。
科技賦能重構運營 智慧食堂成標配
在武漢某機關食堂內,人臉識別支付終端、AI 營養分析系統與自助取餐柜構成了完整的智慧服務鏈條。這種 “少人化” 運營場景正成為 2025 年行業主流 —— 物聯網技術實現后廚溫濕度實時監控,大數據動態調整菜單結構,區塊鏈則保障食材溯源透明化。華為、阿里等科技企業紛紛跨界入局,與傳統承包商聯合打造政務版智慧食堂系統,適配國產化信創要求。
“數字化不僅提升效率,更重塑成本結構?!?武漢華睿漢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,通過中央廚房與冷鏈物流的智能化協同,企業服務半徑擴大 3 倍,庫存損耗率降低至 5% 以下。政策層面,2025 年政府機關食堂已全面推行經費使用數字化監管,智慧化水平納入招標核心評分體系。
健康綠色雙輪驅動 定制服務成競爭力核心
“大健康” 理念推動餐飲需求深刻變革。食堂承包企業紛紛組建專業營養師團隊,推出低糖低脂套餐、控血糖餐等功能性產品,部分企業更針對 Z 世代、銀發族等群體開發差異化菜單。在某互聯網企業食堂,線上預訂系統可實現 “一人一餐一配”,彈性供餐模式適配居家辦公等多元場景。
綠色轉型同步加速。響應 “碳中和” 目標,全電廚房、可降解餐盒成為標配,廚余垃圾生物轉化技術廣泛應用。政府機關食堂已啟動零碳認證,要求綠電采購比例不低于 30%,按月提交碳排放報告?!氨镜剞r產品采購占比達 80% 的短供應鏈模式,正成為競標加分項?!?行業分析師指出。
行業整合提速 頭部企業構建競爭壁壘
當前市場集中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,2022 年 Top100 團餐企業市占率僅 6.5%,低于歐美市場 30% 以上的水平。這一格局正加速改變:具備資金與技術優勢的頭部企業通過并購擴張,中小型承包商則向醫療餐飲、高端商務餐等細分賽道突圍。
資質門檻同步提高,政府機關食堂已實行 “牌照化” 管理,要求承包商具備《機關餐飲服務特級資質》與 48 小時應急供餐能力。軍民融合、國企混改等政策窗口,為具備合規與應急能力的企業提供了新機遇。
“未來競爭是‘智慧運營 + 健康服務 + 綠色實踐’的綜合比拼。” 業內專家表示,隨著行業標準完善與技術迭代,食堂承包市場將從 “規模擴張” 轉向 “質量競爭”,頭部企業有望在 2025-2030 年形成更清晰的競爭優勢。